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3-06-24

抗日战争时期

津浦路西部分

1937
  7月7日 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侵略军悍然向北平西南部的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还击,由此揭开了全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7月中旬 省委研究发动抗日武装起义问题 黎玉参加在延安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和白区代表会议回到山东后,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具体讨论布置在山东全省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等问题。省委对战争形势作了分析,认为日军首先会沿铁路、公路干线设立据点,分割、控制山东。因此,决定将全省按东、西、南、北……等地区,分别建立10个军或10个支队,并部署各地区以党的组织为核心,以民先队、救国会等成员为骨干,收集民间枪支,广泛动员民众,配备干部,筹备给养,在国民党军队溃退而日军尚未到达或立足未稳之机,发动武装起义。
  7月 齐河县建立“民先”大队 齐河县三区进步青年姜虎文,接受中共鲁西北特委指示,在齐河县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姜任大队长。随后,齐河一、二、三、四、五区建立了“民先”中队或小队。“民先”队员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广泛宣传抗日救国。
  8月 鲁西北抗日救亡活动初步展开 平原五乡师共产党员、教师马霄鹏组建起“民先”队。在校女学生徐珞(徐清和)、女教务员白涛(原名赵荣香,马霄鹏之妻)等参加了“民先”。后来,她俩经马霄鹏推荐赴延安抗日军政干部大学学习。禹城县共产党员王禄清(后改名王克寇)、于春溪(后改名于曼青)由平原五乡师毕业回家后,在禹城八区发展党员,组建青年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马诚斋、赵毅、霍仙洲、段尔平等党员,也在禹城辛店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并建立平禹县游击队。
  秋 张承先到鲁西北开展工作  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的秘书、共产党员张承先,以范筑先代表的身份,到高唐、夏津、武城一带开展党的工作。
  10月1日 杨真等参加三集团军政工人员训练班  经过我党的统战工作,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在济南举办了实际由共产党员领导的“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培训军队和地方抗日政工干部,学员为平津流亡学生和本省爱国青年。鲁西北的学员中有杨真、莫循、史辉、阎子楷、马云祥、尉景平、郭鲁等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经短期学习后,他们陆续回到鲁西北,发动和领导群众抗日。
  10月3日 日军侵占德州  日军沿津浦路南侵,占领德州,继而沿路南进,于中旬先后占领平原、禹城、齐河县城,黄河以北的津浦路随为其全部控制。国民党军队大部和政府官员纷纷抢渡黄河,狼狈南逃。
10月中旬 鲁西北抗日游击七大队建立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参加“第三集团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的马云祥、尉景平、谭锡三,由济南返回禹城,与共产党员金谷兰、杨中一等在禹城安仁镇召开抗日活动积极分子会议,建立了鲁西北抗日游击队第七大队,金谷兰为大队长,张同海为副大队长。下旬,该大队在高唐马桥伏击日军,因寡不敌众被冲散,人、枪多被反动道会门劫掠。
  10月下旬 鲁西北党组织团结范筑先共同抗日 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范筑先,为人正义廉洁,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抗战爆发后,经共产党员赵伊坪、张维翰的争取与帮助,范筑先表示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并聘请共产党员到第六区协同抗日。本月27日,范筑先奉韩复榘向黄河南撤退的命令,率领八、九百人,离聊城东撤至齐河县黄河北岸,经张维翰等劝说,范重返聊城,于11月9日通电全国,表示决心守土抗战。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山东省委派洪涛、王幼平、姚第鸿、刘致远、廖云山等一批干部到聊城领导鲁西北的武装斗争和统战工作。而后,山东省委代表张霖之和赵伊坪、张郁光、齐燕铭等也先后到达聊城,以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为基点,收编武装,发动群众抗日,使包括齐河、禹城、平原、恩县、夏津、武城在内的鲁西北30多个县的抗日救亡运动顺利发展,成为全国瞩目的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10月下旬 日军肆虐鲁西北,人民群众奋起抗击 22日,日军300余人进犯齐河县华集村,附近几十个村庄的上万名群众,在“抗日打东洋”的号召下,鸣锣为号,手执红缨枪、棍棒和大刀围攻敌人。农民华卓廷奋勇当先,冲入敌阵,用红樱枪刺死日军机枪手。经过血战,打死日军10多人,迫敌撤退,群众亦伤亡百余人。27日,驻平原李家桥据点的日军4人窜到梅家口、官道孙奸污妇女,被群众打死3人,逃回据点1人。翌日,平原、德州的日军300多人分3路到梅家口、官道孙、曲六店3个村进行报复,杀死无辜群众87人。杀伤15人,烧毁房屋350余间。某日,日军进犯禹城伦镇,当地群众赤膊与敌拼杀,敌人用机枪扫射,群众死亡140余人。
  11月 张霖之主持鲁西北工作 中共山东省委派组织部长张霖之到聊城,作为省委代表统一领导鲁西北地区党的工作,并将鲁西和鲁西北两个特委合并为鲁西北特委。赵健民任特委书记,徐运北任组织部长,邵子言任宣传部长,洪涛任军事部长,赵伊坪任秘书长。为了加强抗日武装建设,1938年1月,赵健民调做军事工作,徐运北接任特委书记,邵子言任组织部长,申云浦任宣传部长、王幼平任军事部长,王晋亭为特委委员。
  11月 中共禹城县委在连五高庄小学成立 马凤元(即马云祥,后改名马毅之)任书记,尉景平任组织部长,杨中一、王克寇为委员。县委决定成立禹城县“民先”总队,于曼青任队长。
  12月下旬 中共河北特支成立 中共鲁西北特委委员王晋亭在齐河县赵官镇组建中共河(黄河)北特别支部,孟若玄任书记,吴力践任组织委员,孟鲁言(后脱党)任宣传委员。河北特支直属鲁西北特委领导,其活动范围在长清八、九、十区和肥城九区。
  12月 白金龙等组建游击队 恩县共产党员白金龙、李华珍、王殿华、李奎生在恩县城北(现平原、武城、德州市交界地带)组织起一支百余人的抗日武装,开展破袭铁路、骚扰日军的活动。翌年4月,这支队伍的部分人员编入八路军津浦支队,白金龙、李华珍、王殿华、李奎生均担任排以上领导职务。同年秋,白金龙在攻打宁津的战斗中牺牲。
  12月 恩县、平原党组织与鲁西北特委接受关系 聊城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鲁西北特委的工作机关设在此处)派马云祥、杨瑞亭带着鲁西北特委的指示,到恩县找刘子蔚,刘不在,见到了马诚斋,接通了特委与恩县、平原党组织的关系。
1938
  1月1日 王青云等组建抗日武装 齐河县共产党员王青云、魏金三、吴力践,在高家集成立抗日游击司令部,王青云任司令。然后兵分两路,王青云带一部向范筑先的部队靠拢;魏金三、崔健率一部到黄河东山区活动。吴力践回家乡赵官镇动员选送青年参加魏、崔领导的游击队,并在河西一带宣传抗日,发展党员。
  1月8日—3月20日 东进纵队抵南宫,冀鲁豫省委成立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由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到达南宫。3月20日,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在南宫成立,李菁玉任书记,于光汉任组织部长,马国瑞任宣传部长,王从吾任民运部长,委员有张霖之、宋任穷、陈再道、李亚光。鲁西北特委改属冀鲁豫省委领导。
  1月 李聚五组建十二支队 曾在齐河乡师任过教的知识分子李聚五(博山人),联络地方名流和进步青年,并取得范筑先的支持,在齐河县南北庄组建山东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二支队,不久与卢志河的队伍合编,卢任司令,李任参谋长。春,卢志可将队伍带到平原,被顽军“张八师”冲垮,卢逃跑,李聚五率领支队部分队员返回齐河,重整队伍,继续坚持斗争。4月,中共鲁西北特委通过范筑先,委任共产党员傅亚平为十二支队司令员,李聚五仍为参谋长。12月,该支队编入八路军平原纵队。
  3月 津浦支队到鲁西北开辟工作 张霖之派张承先到南宫与东进纵队取得联系,并向纵队首长和边区省委汇报了情况,要求八路军到鲁西北开辟工作。此时,一二九师组建了以孙继先为支队长,王育民为政委(不久牺牲)的津浦支队,任务是到鲁西北高唐、恩县、夏津、武城、平原一带,破袭津浦铁路,开辟鲁西北工作,并打通联结铁路以东冀鲁边区的道路。张承先作为鲁西北地方党的代表,配合津浦支队开展工作。津浦支队从南宫出发后,东渡运河抵达恩县旧城一带,以此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不断袭击日伪军,破坏敌人的铁路交通。为了壮大力量,培养干部,不久在旧城举办了八路军军政干部学校,招收各地抗日青年,进行短期训练,再回当地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并从中发展党员,进行建党工作。张承先任干校校长,朱穆之、郭鲁、尹承伊等到校讲课。干校先后办了3期,共培训学员300多人。这些学员奔赴鲁西北各县后,大部分成为抗日的骨干力量。
  3月 八路军一二九师恩县武装工作团成立 彭天琦任团长。
  3月 平原工委建立 平原共产党员赵毅与张承先取得联系,并在张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共平原县工委,赵毅任书记。
  3月 王青云任齐河抗日县长 中共鲁西北特委通过范筑先,委任王青云为齐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青云遂带40多人由聊城回到齐河刘桥、潘店一带开展工作。同年10月,王青云在鄄城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
  3月 聊城政训处驻夏津办事处成立 杨真任主任,刘君雅、史辉、尹承伊、王某某(绰号大哈)任政训员。
  3月 鲁西北特委对胡和道部进行统战工作 国民党六十八军前敌指挥部(后称挺进军)司令胡和道率部从黄河南经聊城北上,到故城郑家口驻防。聊城政训处派郭鲁等到胡部做统战工作,郭任其政治部主任。张承先作为津浦支队的代表,在恩县八里庄同胡和道谈判,争取他与八路军联合抗日。朱穆之也以记者身份到胡和道部工作。8月,郭鲁等因身份暴露而撤离该部。
  春 德县抗日大队建立 共产党员张延河(张侠)受聊城政训处委派,到德县南部(今平原县王村店一带)整编地方杂团,建立了德县抗日大队,张任指导员。该大队曾开展扒铁路、挖电线杆等活动,破坏日军交通和通讯联络。
  4月 中共恩县县委成立 津浦支队到恩县旧城后,恩县的共产党员积极与之联系,并在张承先的帮助下成立了县委。马诚斋任县委书记,刘子蔚任组织委员,王克东任宣传委员。同时,还建立了半政权性质的恩县民族解放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彭天琦任主任,刘子蔚任组织部长,刘少文(党外人士)任民运部长。
  4月 杨真争取杨英贤抗日 夏津城西二屯以杨英贤为首有200余人参加的民团武装,经共产党员杨真做争取工作,同意参加抗日,遂改建为“夏武人民抗敌自卫团”。杨真将此事向范筑先汇报,范很重视,亲带两个连到夏津检阅了自卫团,并委任杨英贤为团长,杨真负责政治工作。1940年春,因杨英贤携带部分人枪投靠夏津伪县长王晋卿,自卫团自行消亡。
  4月 齐河进步青年到南宫参加学习 为了提高认识,取得经验,吴梦观带领十几名青年到河北南宫八路军驻地参观学习,听取了陈再道、宋任穷等关于抗战形势和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报告,参加了军事训练,受到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的接见。
  5月 中共武城县工委成立 宋步祺任书记,韩强任副书记。工委的工作重点是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宣传抗日和组织抗日团体。
  5月 八路军派人到平原县国民党政府做统战工作 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派二团参谋贾建国到拥有200多武装的国民党平原县政府当指导员,进行统战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方针,争取他们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同时帮助平原城南韩庄进步青年组织抗日武装,还教育“赤心社”一些知识青年参加了抗日队伍。
  5月 恩县抗日游击大队成立 孙仲伯(民主人士)任大队长,刘子蔚任指导员。该大队有百余人,七、八十支枪。
  5月 鲁西北党员发展迅速 经过开展“红五月”建党活动,鲁西北地区的共产党员由抗战初期的一二百人激增到五六千人。
  6月上旬 歼灭李俊兰土匪武装 7月至9日,一二九师六八九团、七六九团、津浦支队和一一五师永兴支队(曾国华支队),在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指挥下,对盘踞平原、恩县、夏津、高唐边界一带残害人民的土匪武装李俊兰部发起了围歼战。李匪在平原柳庄一带几个土围子里负隅顽抗。经过激烈战斗,我军攻下柳庄,毙伤敌200多名,俘敌150多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李俊兰与顽匪张栋臣带残兵逃窜。击溃这股匪徒,为当地人民除了一大害,群众莫不拍手称庆,说八路军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军”。
  6月 鲁西北特委分为两个特委 中共冀鲁豫省委决定,鲁西北特委分为两个特委:以聊城为中心建立鲁西特委;在夏津成立新的鲁西北特委,领导夏津、武城、平原(路西)、禹城(路西)、齐河(路南)、恩县、高唐、临清、邱县、清平10县党的工作。张承先任鲁西北特委书记,尉景平任组织部长,郭少英任民运部长,赵毅任秘书长,委员有刘子蔚、魏开荒、彦竹林、王克寇、彭天琦。两个特委均属冀鲁豫省委领导。是年秋季、鲁西北特委迁至临清,并应约派人帮助国民党山东第四专署(专员韩多峰)建立了政治部(共产党员赵效三、郭鲁先后任主任),并办训练班,培训军政人员。
  7月7日 冀鲁边游击支队组成 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奉命协同一一五师永兴支队东进冀鲁边区,八路军的声威大振。鲁西北特委乘此胜利形势开展工作,将夏津、平原、恩县、禹城等县的地方武装合编为八路军冀鲁边区游击支队,孙超任支队长,彭天琦任政委,王克寇(后马诚斋)任政治处主任,刘君雅任供给股长,从东北回到家乡的韩哲一(禹城韩寨人)任民运股长,史辉、王茂德、房士贤任参谋。1939年初,该支队编入津浦支队。
  7月 一二九师夏津武装工作团成立 杨真任团长,杨富兴任副团长,张健民任秘书。工作团下分武装大队和工作大队,董谅生任武装大队长,张健民兼工作大队长。工作团主要活动在夏津城西一带,其任务是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
  7月,陈再道率东进阶段队二团到平原张官店一带破袭铁路 28日,该团与七七一团、抗日独立二师合编为一二九师独立旅,徐深吉任旅长。该旅活动于平原、高唐、禹城交界地区,在群众的配合下,破坏平原至禹城之间的铁路30多华里,迫使日军的运输中断数日。
  7月 禹城建立武装工作团 中共禹城县委决定以青救会为基础,在富元屯小学成立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旅武装工作团,于曼青任团长。始建时67人,50多支枪,后发展到150多人,编为4个中队和1个骑兵排,并补任田墨林为副团长,肖金淦为指导员。
  8月15日 齐河人民开展反顽斗争 中共河北特支请示鲁西北特委批准,并征得范筑先同意,发动上万群众,冲进潘店街,推翻了破坏抗日的国民党长清县政府,清除了抗日道路上的障碍。随后,党组织对其区、乡政权开展统战工作,使八、九、十区政权逐步改造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权。
  8月 鲁西北普遍建立抗日同盟会 为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团结各界群众共同抗日,在鲁西北特委和各县党组织的宣传鼓动下,鲁西北建立了“抗日同盟会”,于子云任会长,彭天琦任副会长,领导成员还有张义有、张仁甫等。各县设分会,部分区、村设支会。同盟会吸引各界群众参加,会员遍及鲁西北各县,到1940年5月,共有会员8900多人。该会协助共产党和抗日武装做了许多工作。同年5月后,由于高、恩、夏、禹边区根据地遭受损失,同盟会自行解散。
  9月 中共夏津工委成立 陈剑任书记,陈达任组织委员,卢青云任农民委员,商金钟任青年委员。
  9月 鲁西北抗日游击三十一支队建立 中共鲁西北特委取得范筑先同意,在长清县九区孙楼(现属齐河县富足店乡)建立山东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三十一支队。共产党员管大同任支队司令,刘教东任副司令,吴亚屋任政治部主任。支队下属两个团,刘教东兼一团团长,李谦(李恒慕)任二团团长。
  11月5日 武城等县城陷落 日军3000余人对冀南进行大“扫荡”,并占领武城、恩县、夏津等县城。
  11月15日 聊城失守、范筑先殉国 中旬,驻济南日军纠集优势兵力进犯聊城,范筑先预定撤出城外指挥作战的计划遭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被迫据城固守,率部与敌展开激烈顽强的战斗。但因城内兵力单薄,援兵未到,15日聊城失守,抗日将领范筑先和我党优秀干部姚第鸿、张郁光等壮烈殉国。我党分别在延安和重庆举行追悼会,高度评价范筑先抗日爱国的光辉业绩。为纪念这位爱国将领,以十支队为主,组成筑先纵队,由张维翰任司令员。
  11月 鲁西北反顽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八路军先遣纵队、青纵三团和冀鲁边游击支队进至禹城、高唐、茌平、齐河交界的陈吴营一带,王克寇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向地方杂团头领李惠民、李连祥、吴春阳、赵性符等提出联合抗日建议,吴、赵表示中立,二李拒绝联合,于是我军向李惠民部发起进攻,全歼该敌。李连祥急忙表示愿意同我联合,将所部改编为先遣纵队独立营,鲁西北特委即派阎子楷、潭锡三、刘润明到该营任党代表。自此,建立了以禹城八区为中心的齐、禹、茌边根据地。
  11月 鲁西北特委在夏津县大张庄召开会议 张承先主持会议,重点讨论鲁西北大多数县城失陷后的形势,决定党员分散转入农村,把农村工作开展起来,进一步发动民众抗日。
  11月 禹城县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建立抗日政府 禹城县在八区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建立了禹城县第一届抗日政府,高惠东被选为县长。
  11月 中共高平禹边委成立 为了加强高唐、平原、禹城交界地区的领导,鲁西北特委决定成立高平禹边委,高峻岳任边委书记,房子强任组织部长,韩哲一任宣传部长。边委辖平原四区、五区,禹城六区、七区,高唐六区。
  12月初 平原纵队建立 袁仲贤奉上级指示,从大峰山到齐河县葛靖庄,收拢各抗日武装,以三十一支队为中坚,整编为八路军平原纵队,袁仲贤任司令员,管大同任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吴亚屋、吴克、刘及吾任政治部副主任,王唯一任参谋长,房绍禹任参谋处长,傅亚平任后勤处长 。纵队下辖一个特务团、两个独立营和警卫连、骑兵连,共有1000多人。
  12月21日 刘伯承、邓小平率一二九师主力进入南宫,领导冀南、鲁西北抗日斗争 为巩固冀南抗日根据地,坚持鲁西北地区的抗日斗争,保障一一五师向冀鲁豫结合部和山东发展,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奉八路军总部指示,率师直和三八六旅补充团、先遣纵队三大队从太行抵达南宫。此时,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和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已结成“冀鲁联防”,企图切断我冀南与鲁西北的联系。刘、邓到达南宫后,即在威县召开冀南、鲁西北地区军政干部联席会议,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确定了依靠群众、依靠乡村,巩固冀南和鲁西北的斗争方针。会后,组建了以李聚奎为司令员兼政委、王幼平为政治部主任、刘致远为参谋长的先遣纵队,统一指挥津浦支队、骑兵团和青纵三团,并派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开进馆陶、邱县一带,归已进至朝城的三八六旅旅长陈赓统一指挥,协助鲁西北地方党组织及筑先纵队发展武装,开展工作。一二九师进入冀南和鲁西北,对这两个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2月 鲁西北特委在馆陶召开紧急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特委成员和县委书记。会议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讨论了鲁西北形势和今后工作方针。会议决定继续坚持鲁西北平原的游击战争。
  12月 中共夏津工委改为夏津县委 陈剑任书记、陈达任组织部长,张美晶任宣传部长。
年底 武城县抗日武装建立和发展 在中共武城县工委的具体指导下,戚庄党支部书记戚峰建立了武城县的第一支抗日武装—戚庄游击小组。开始只有3个人,1支手枪,到1939年初发展到30多人,20多支枪,即改建为武城县抗日游击队。同年5月,改编为冀南四分区独立营,戚夯任营长,王新任教导员。1940年春,又将独立营整编为武城县大队,张保山任大队长,王新任政委。大队下辖两个连,共的指战员100多人。
1939
  1月 陈赓率部到鲁西北活动 12日,陈赓率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六八八团袭击高唐之敌,准备攻打恩县城。15日,陈庚到临清约请鲁西北特委负责同志商谈坚持游击战争问题。日军占领临清,因兵办不足又撤走,一二九师东进纵队进入临清县城,以“八路军一二九师驻临清联络处”的名义开展工作,并建立了一二九师警备大队。特委书记张承先和统战部长黑伯理分别以中共代表和联络处主任名义同外界联系。特委还将夏津、临清武装工作团合编为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在临清西部和南部活动。
  1月至6月 鲁西三地委成立 中共中央北方局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决定撤销冀鲁豫边区省委,建立冀南、鲁西、冀鲁豫3个区党委。1月15日,鲁西区党委在馆陶成立,领导鲁西、泰西、鲁西北3个特委。3至6月,撤销特委,先后建6个地委。其中卫河以东之武城、夏津、平原、恩县、禹城、高唐为三地委(对外称卫东地委),张承先任书记(7月15日张承先调任区党委宣传部长,由马诚斋接任),马诚斋任组织部长,韩宁夫任宣传部长,韩哲一任敌工部长,杨中一任民运部长,王克寇任武装部长,彭天琦任统战部长,麻佩三任秘书长;齐河、清平、茌平、博平、聊城东部为四地委,谢鑫鹤、刘培桐先后任书记。
  1月 津浦支队调回鲁西北 奉上级命令,津浦支队从冀鲁边区返回鲁西北活动,并在清平县谭家庄与冀鲁边游击队合编。是年3月,琉璃寺战斗后,该支队南渡黄河,到泰西配合一一五师活动。
  2月 禹城铁路工委成立 鲁西北特委派鹿自强到禹城火车站恢复党组织,将禹城一区区委与韩寨党支部合并,建立津浦铁路禹城工作委员会,朱儒任书记。
  3月 琉璃寺战斗 驻济南日军一0四师团和津浦北段狄山旅团及伪军3000多人对茌平、高唐、禹城、长清、齐河交界地区进行“铁壁合围”,意在扑捉鲁西区党委机关,消灭八路军主力。我先遣纵队、平原纵队、青年纵队三团、津浦支队和区党委在茌平琉璃寺(刘来寺)、许楼、大吕庄、陈吴营一带被包围。我军浴血奋战1天,在大量杀伤敌人后,掩护区党委突围,转移到泰西大峰山区。突围时,区党委秘书长赵伊坪牺牲,担负掩护任务的先遣纵队指导员苏广珠所率1个大部壮烈捐躯,平原纵队等部亦遭受重大损失。同日,由临清东进到齐河、禹城一带的鲁西北特委机关和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在齐河曹庙与日军遭遇,特委机关及部队在战斗中被冲散,特委书记张承先率部分人员转移到大峰山。因先遣纵队、津浦支队、青纵三团等离开鲁西黄河以北地区,茌平、博平、齐河、禹城一带,只留下筑先纵队七团、先遣纵队五大队及禹城武装工作团等部队坚持斗争,这个地区的形势日趋恶化。
  3月底 三地委在夏津房庄设立工作机关 张承先、韩宁夫、庞钧等从大峰山回到平原腰站一带,建立鲁西三地委。最初,地委机关设在夏津房庄,以开杂货铺为掩护。一天晚上,杂货铺遭到土匪抢劫,庞钧被绑架。经党组织活动,土匪将庞钧放出,但地委机关却因此暴露,又转移到平原黄庄。
春末 三地委建立联络点 按照鲁西三地委指示,李祥、王作舟、吴欣斋在齐河辛店东街以“同济诊所”为掩护,建立了鲁东南至鲁西北的秘密联络交通站。
  4月23日 常赵庄战斗 八路军东进纵队副司令员朱德崇率二团两个营进驻禹城常庄、赵庄。济南、长清、高唐日伪军2000多人前来“扫荡”。双方激战1天,八路军炸毁日军汽车2辆,歼敌100多人,傍晚转移。日军冲进赵庄,纵火烧村,该村共有48户,180人,有78人被杀害,其中14户全家蒙难,烧毁房屋250间。为牢记日晕暴行,该村后改为“火烧赵庄”。
  4月 鲁西三地委在平原召开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地委领导成员和县委书记,中心内容是传达学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结合本地区的形势,确定了依靠广大农村,进一步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阵地的方针。
  4月 中共齐河县委成立 孙潜民(孙靖洲)任书记,耿黄任组织部长,张强任宣传部长,郭士清(郭延芬)任民运部长。同时,成立县大队,张强任大队长,耿黄任副大队长。
  7月6日 鲁西北地区的军事斗争归一二九师领导 一二九师派李聚奎、肖永智率先遣纵队、骑兵团、青年纵队三团,由冀南返回鲁西北,从而加强了这一地区的对敌斗争。不久,青纵派二十团政治处主任于某某(此人后来返回运西,由副主任吕子明接替)、副参谋长何济林、副营长刘明芝率两个连(后番号为津浦大队)进入运东,协助地方党组织动员群众,发展抗日武装,破袭铁路,袭扰日军。翌年6月,津浦大队被编入冀南军区十九团和二十团。
  8月 三地委认真贯彻山东分局的工作方针 中共山东分局根据中央批示和全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反对任何中途妥协投降,团结一切抗战力量,彻底粉碎敌之扫荡,依托鲁南向苏皖发展,开展苏鲁抗日根据地工作,巩固鲁南阵地,全面掌握胶东、鲁北,扩大鲁西北、鲁西、鲁西南三面平原工作”的基本方针。鲁西三地委认真贯彻分局的方针,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斗争中扩大根据地。
  9月 张承先回运东组建三大队 根据鲁西区党委东平湖会议关于创造平原游击根据地的决定,已调任区党委宣传部长的张承先,从大峰山经四地委到禹城八区,与三地委研究决定,将禹城、恩县、高唐的武装工作团和平原县大队合编为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特务第三大队,由布克(马菲村)任大队长,王克寇任政委。大队辖3个中队,共250余人。之后,张承先又带领三大队到平原腰站一带召开卫东地区会议,布置建立以平原五区为中心的高、恩、夏、平、禹边区游击根据地。地委与三大队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自卫队,实行民兵联防,相继建立了平原五区和夏津东部共8个区的抗日政权。不久,卫东5县边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形成。
秋 三地委举办党校 为培养农村党员和积极分子,鲁西三地委在平原五区沙庄举办党校。党校由地委宣传部长韩宁夫主持,韩哲一、彭天琦、高峻岳等先后到校讲课。
  10月 夏津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夏津县在城东靳庄召开各界人士代表会议,成立夏津抗日民主政府,白光(韩哲一)被推选为县长。
  11月 平原县抗日民主办事处成立 张延河任主任。同时建立平原县大队,李达任大队长。
  12月 武装抗日斗争出现新局面 冀南四分区独立营(武城县大队的前身)参加我军对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的讨逆战,并将蒋耀南、胡和道部赶出武城。国民党武城县政府及其反共武装不战自散。武城县的抗日斗争从此打开了局面,各项工作迅速展开。
  12月 齐河、禹城两个县委合并 鲁西三地委决定,将齐河、禹城两个县委合并为齐禹县委,路自强任书记,郭士清任组织部长,程光(程友光)任宣传部长,陈忠信任民运部长。齐禹县委除领导所属党组织外,还领导齐河、禹城两个县政府和两个大队。
1940
  1月16日 腊八战斗 齐、禹、长三县日伪军,对齐禹边根据地进行合围“扫荡”。一一五师武装工作团、齐河县大队与敌在邵庄、小马庄一带激战突围,敌多双方伤亡严重。因是日为农历腊月初八,故通称“腊八战斗”。
  3月 中共平原县委成立 鲁西三地委决定,撤销高平禹边委,成立平原县委。高峻岳任县委书记,赵毅任组织部长,傅清祥任宣传部长。
  4月中旬 中共武城县委成立 刘洪范(后冯洗尘)任书记,冯洗尘任组织部长,王忠任宣传部长,魏章任敌工部长,王新、王刚、宋烈为委员。
  4月 鲁西三地委在夏津县四区靳庄召开扩大会议 参加会议的除地委成员马诚斋、彭天琦、韩宁夫、杨中一、韩哲一和三大队的王克寇、布克等人外,还有县、区委书记,共45人。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鲁西区党委会议精神,研究巩固党组织和抗日根据地问题。同时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部署了审干和整顿党支部的工作。关于巩固党组织的问题,总的原则是:从巩固中求发展,以巩固为主。
  4月 三大队在恩县打击顽军 王克寇率三大队在恩县城南双庙消灭王化三杂团骑兵连,缴长枪百余支、马30余匹。
  5月 三地委错打刘化朴,卫东根据地丢失 正当卫东地区的抗日斗争胜利发展时,地委在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上发生了失误:我本应向敌伪顽势力较弱的西(夏津)、北(恩县)方面发展,而对南部高唐一带力量较强、且有抗日行动的邓协臣、刘化朴(外号刘胡子)等杂团部队,应采取既联合又斗争,团结抗日的政策。然而,地委却错误地命令三大队和平原县大队去高唐大刘庄攻打刘化朴部。结果使刘和当地土顽武装2000余人联合起来,向我反扑,将地委机关、三大队及高、平、禹、夏等县党政领导干部与抗日武装包围在高唐徐官屯,后突出重围,撤至禹城、茌平、齐河交界地区进行整顿。此后,地委由韩宁夫代理书记。年底,机关人员和部队有的进入运西,有的转移鲁西,地委只有杨中一、庞钧等少数人留下来坚持斗争。自此,以平原五区为中心的高、恩、平、禹边区抗日根据地陷入困境,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鲁西区党委据此指示:依靠禹城、齐河、长清、茌平党组织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失去的地方要待机夺回。
  5月 河西开展“红五月”运动 在月初发动政治攻势的基础上,河西工委组织青年、妇女、儿童反对封建迷信,由农救会带领农民向地主借粮、“吃大户”,时称“红五月”运动。后因出现“左”的行为,引起群众不满,工委作了纠正。
  6月 鲁西中队建立 转入运西的平原、高唐、夏津、恩县的抗日武装合编为鲁西中队,李恒任队长,夏克任指导员。同年秋,发展为鲁西大队,由马立朝(马神)任大队长,罗文治任指导员(李恒、夏克调武城工作)。该大队活动于武城、清河、故城、垂阳一带。
  8月 设立河西县 经冀鲁豫区党委批准,长清县河东、河西分治,黄河东为长清县,黄河西设立河西县。随之在仁里集大柴村成立河西县委,周海舟任书记,张洁泉任组织部长,吴欣斋任宣传部长,张秋民任社会部长;9月,撤销河西办事处,成立河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孟可铭任县长。河西县委、县政府属冀鲁豫一地委、一专署领导。
  10月20日 杨圈战斗 王克寇率经过整顿补充的三大队,与王寰清率领的鲁西三地委直属部队岳舜聊、杜海林两个宫,在禹城杨圈、塘子与驻将军庙日军及驻魏寨子伪军李连祥部遭遇。岳、杜营正面迎敌,三大队迂迥敌后三面包围,经过激战,双方各伤亡200余人。不久,三大队缩编为鲁西分区三团二营。
1941
  1月 运东地委成立 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北方局指示将鲁西三地委及所属各县党组织划归冀南区党委领导。为此,冀南区党委以恩县、平原、夏津、高唐、禹城、德县(铁路西部分),以及原属冀南的武城、清河县为辖区,组建了一个新地委,因其多数县地处运河以东,故称运东地委。地委始建时,只有委员3名,即杨中一、陈达、庞钧,杨中一任书记。3月,充实王东宁、刘子蔚、郭鲁、邹国厚、夏祖盛、陈剑、吴大羽为地委委员。王东宁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陈达任组织部长,庞钧任敌工部长,张海光(边良)任秘书长。运东地委的任务是:立足运西武城、清河,在夏津、恩县、高唐等运河以东各县开展工作。工作方针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1月 夏津分为夏东、夏西两县并分别建立县委 夏东县由李学实任县委书记,纪照青(后高凤芝)任组织部长,徐敬民任宣传部长;夏西县由陈剑(后纪照于)任县委书记,刘秀芝(李玉春)任组织部长,王金海任宣传部长。
  2月28日 六分区、运东专署成立 冀南军区决定建立冀南第六分区,邹国厚任司令员,夏祖盛任政委。同时成立运东专署,胡子寿(后郭鲁)任专员,吴大羽任秘书主任。
  4月 肖国栋到平原组织游击队 鉴于运河以东平、恩、夏、高诸县伪顽势力较大,我基层党组织活动困难,冀南区党委、军区决定派部队过河,开辟这一地区。为此,六分区派肖国栋到平原五区组织游击队,以配合前来开辟运东的部队。
  7月初 冀南区党委研究武装开辟运东问题 会议由区党委书记李菁玉主持,在清河县黄金庄西的一个村庄召开,与会者除区党委的张策、陈再道、李力外,还有运东地委成员杨中一、王东宁、陈达、吴大羽及专署行政科长张革轩等。会议听取了杨中一关于运东情况汇报,并就武装开辟运东问题进行了讨论。陈再道、张策、李力分别就以开辟运东的军事力量、党的工作、群众工作、统战工作的过河的行动安排等问题发了言。最后,李菁玉讲了三点意见:一、要放手发动群众;二、要争取打歼灭日本侵略军百余人的胜仗;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8月 冀南派部队武装开辟运东 按照冀南区党委研究的意见,六分区司令员邹国厚、政委夏祖盛及在六分区帮助工作的区党委武装部长李力,率冀南军区骑兵团、十九团一营和六分区部队共1500人,于月初从武城的曹寺和夏津渡口驿渡运河东进,开辟运东地区。运东地委、专署小张庄、渡口驿等伪据点,俘敌70多人,进而袭击夏津县城。中旬,李力与夏祖盛率骑兵团在夏津活动,连遭敌军袭击,遂转移禹城。其他部队根据军区指示,也转移到禹城与骑兵团汇合。由于部队和机关行动目标较大,不断遭到敌人袭击,加之当地党的基础薄弱,粮草缺乏,部队活动困难,10月底地委、专署、分区机关及部队返回运西。为此,区党委于11月下旬和12月初召集运东地委和担负开辟任务的部队领导干部开会,总结晶了三条经验教训:一是对运东敌伪力量估计过低;二是对我党我军在运东的基础估计过高;三是开辟敌占区不宜组织大部队。会议决定部队暂不过河,运东仍然坚持长期隐蔽的方针,做好地下工作。以后,地委成员分别回到运东的夏津、高唐、恩县、平原等县,深入基层,开展工作。
  8月 运东地委建立交通线 为护送干部,传递文件和情报,运东地委建立了从高唐到运西根据地的三条地下交通线:一条是北线,通过夏津八方塔村王金城、小李庄李绍瑞,从梁院过运河到运西;另一条是中线,通过夏津县夏庄夏河宽,从渡口驿过运河到运西;再一条是南线,通过临清白杨张庄张杰三,过运河到清河。
  9月 冀南军区在德州建立敌工队 冀南军区敌工部在德县城(今德州市)建立德石敌工队,石嘉植任队长,并在西郊戴官屯设联络站。石嘉植以伪满洲国《大北报》分销处为掩护,进行敌工工作。敌工队的任务是:宣传抗日救国,扩大政治影响;深入敌人心脏,开展统战工作;搜集情报,配合主力打击敌人;发展和壮大抗日力量,使我军过往无阻。
  11月11日 武城县及何刘屯等伪据点被攻克 冀南军区及六分区部队在武城县大队配合下,向武城发动进攻。除攻克县城外,还拔除了何刘屯、武官寨、河西街3个据点,歼敌310人,活捉日军1名。此后,武城河西地区成为冀南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重要活动基地。
  11月 六地委、六专署成立 开辟运东地区的部队和机关人员回运西后,冀南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将运西和运东分开,在运西建立六地委、六专署,辖武城、清河、故城、冀县、枣南等县。为了加强运东敌占区党的工作,运东地委继续保留,由六地委代管,运东专署撤销。赵一民任六地委书记,吴罡任组织部长,王东宁任宣传部长,潘景章任社会、敌工部长,程茂轩(后孔空)任秘书长;郭鲁任六专署专员。杨中一任运东地委书记,陈达任组织部长,陈剑任宣传部长,庞钧任敌我部长。同时,六地委建立武委会,杜景云(后黄世忠、韩克华)任主任。其任务是组织、领导民兵工作。
  12月齐禹、德县改变隶属关系 遵照上级指示,齐禹县划归冀鲁豫四地委领导;德县划归冀鲁边二地委领导。
  12月 冀南六地委办党训班和《运河报》 韩化一(后郭孔)负责党训班;河千英负责《运河报》工作。
本年 六专署建立抗日宣传队 为了加强抗日宣传工作,冀南六专署在武城县建立抗日宣传队,纪明(女)任队长,王作媛(女)任指导员。宣传队经常在武城、清河一带进行抗日宣传,激发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坚定群众的斗争意志。
1942
  1月 冀南区党委召开地、县委书记会议,学习毛主席《论政策》 会议决定:一、实行精干隐蔽政策;二、在敌占区(主要是运东)、敌人占优势的游击区,实行革命的两面政策;三、积蓄力量,长期坚持,埋伏下来,伺机打击敌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2月3日 区党委部署小武装活动 日伪在冀南各县重要城镇和交通要道安设据点、炮楼,在乡村实行保甲制、良民证等,企图用这些所谓的堡垒政策,封锁我抗日军民,消灭抗日力量。为粉碎敌人的阴谋,冀南区党委在武城召开县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改变斗争方式,部队和地方武装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机动灵活地同敌人进行斗争。
  3月中旬 冀南区党委召开运东工作会议 区党委宣传部长王任重召集运东地委杨中一、陈达、庞钧及所属各县委的负责人开会,围绕运东的形势、任务、工作方法和政策等问题进行座谈。王任重在总结中讲了抗战的形势、任务和党的政策,要求运东各级党组织继续贯彻“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做好思想工作,避免急躁情绪。
  3月 区党委决定建立各级妇委、青委  为加强党对青年、妇女抗日工作的领导,冀南区党委作出建立同级党委妇委会和青委会的决定。要求各地委青委设5人,县委青委设3人,区委和支部设干事1人,地、县青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委员兼任;各级妇委书记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
  4月29日 日军大举“扫荡”运西  日本华北驻屯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茨,率石家庄、德州、济南、邢台日军四十一师团、独立一、七、八、九混成旅团1万余人,及2万多名伪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对以武城运河西为中心的广大区域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妄图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我驻此地的领导机关和部队有:冀南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及所属党校、轮训队、文工团、八路军新七旅直属部队、骑兵团、十九团、二十团、二十一团、警卫团,还有武城县党政机关,共计7000余人。黎明发现敌情,即由冀南军区参谋长范朝利和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指挥突围。我党政军机关及部队干部战士,在敌人重重包围下,顽强战斗,英勇反击。下午黄风大作,大部突出重围,但因部分机关干部和干校学员缺乏战斗经验,在霍庄被包围,380多人惨遭杀害,另有4余人失踪。此后,日伪军继续清剿20多天,并增派兵力,增修据点,实施“治安强化”,运西形势严重恶化。面对敌人的分割、“蚕食”和封锁,抗日军民改变斗争策略和方式,继续坚持不懈地同敌人进行斗争。
  5月8日 冀南调整部队 冀南区党委、军区根据一二九师的指示,对各军分区领导机构和所属部队进行调整,确定野战军与军分区合并,分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地委,地、县委书记兼分区、县大队政委。
  5月18日 冀南部队破袭德石路  一二九师命令冀南军区,组织强有力的小部队,破袭德石铁路,以策应冀中反“扫荡”作战。
  7月 冀南各地加强武工队建设  面对“四.二九大扫荡”后出现的严重局面,冀南区党委、军区根据北方局和一二九师关于反对敌人“蚕食”斗争的指示,加强各分区武装工作队建设,并深入到各个接敌区和敌占区开展对敌斗争。截止月底,共组织武工队21个,队员达438人。其中六分区建立武工队两个,活动于垂阳、故城一带和运东地区。武工队员多数是从部队抽调的连排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素质较好。他们深入调查了解敌情,打击汉奸、特务,团结争取进步士绅,加强统战工作,创造基点村,开展民主民生工作,宣传根据地斗争形势,在较短的时间里开辟了很多游击区,摧垮了敌人在政治上的封锁线,为坚持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打开了新局面。
  9月2日 冀南六地委、运东地委召开会议 讨论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实行革命的两面政策,扩大统一战线,精简上层,充实下层,加强党的工作等问题。确定组织武装工作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游击战争。
  9月12日 日伪“扫荡”枣南 日伪军万余人,以“铁壁合围”战术“扫荡”枣南,围攻冀南军区和六分区机关。
  9月 王泊生任六地委书记 冀南区党委派王泊生到六地委任书记。10月28日 王牺牲于枣南,仍由赵一民任地委书记。
  10月 齐禹县开展反贪污、反黑地斗争  根据冀鲁豫区党委和四地委指示,齐禹县委在八区开展反贪污、反黑地斗争。县政府组织民政工作队,同伪乡村政权作斗争,查黑帐、黑地,推行合理负担,贫苦农民分到了部分土地和现金。
  10月 齐禹县抓获并处决叛徒刘玉才 冀鲁豫四分区基干团,在齐河朱庄东将叛变投敌的原齐河县大队二连连长刘玉才及所率100多人全部俘获。农历八月十三日,齐禹县委和县政府在大马张村召开祝捷大会,并处决了叛徒刘玉才。
  10月 冀南六分区建立“抗联” 张春久任主任,李泊任副主任兼组织部长,胡庭生任宣传部长。下设农救会(主任革平)、妇救会(主任李柱)、青救会(主任冀晨曦)、文救会(主任路辛、后为李壮)。
  11月 齐禹县委分设 刘玉琳任齐河县委书记。在禹城养伤的冀鲁豫四分区基干二团政委王克寇任禹城县委书记。
  12月 刘贤权路过齐河遇险 冀鲁豫原一分区司令员刘贤权到冀鲁边军区任政治部主任,路过齐河时,由县大队护送,夜宿该县大李庄,被日伪军包围。突围时刘贤权负伤,其爱人王靖(军医)和县大队副大队长李达等人牺牲。
  12月 水坡战斗 由于汉奸刘连方告密,驻武城的日军司令山田和武城伪县长吴寄朴纠集武城、恩县、禹城日军500多人、伪军800多人,于28日分四路包围武城县大队驻地毛店。县大队发现敌情后,副政委戚烽、特派员刘振亚等带领部队转移,行至水坡村与敌遭遇,县大队大部突围,负责掩护的戚烽和基干连指导员林晨夫等27人壮烈牺牲。武城县在书村召开大会,追悼戚烽等烈士。
  冬 文建武任六地委书记 根据中央关于实行“一元化”领导的决定,冀南六分区政委文建武任六地委书记,赵一民改任副书记。
1943
  1月下旬 冀南军区再次派部队开辟运东 28日,军区七旅十九团、二十一团及部分地方武装,夜袭夏津县城,除伪县政府和日伪两个小队的据点外,全城均被我占领。此役共消灭伪军两个中队、1个小队,俘敌近200人。我军拂晓撤出,到大李庄、胡官屯休整后回运西。这次开辟运东震慑了敌人,扩大了影响,但仍未站住脚跟,打开局面。
  2月 武工队开辟运东取得进展  冀南区党委和军区吸取前几次派大部队开辟运东未果的教训,决定从部队和地方抽调一批干部,组成宋东旭(十九团党总支书记)为队长,王大华(十九团政治处主任)为政委的武工队(下分手枪队、长枪队、坐村队),渡河东进到运东地区,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开辟工作。武工队先进恩县三、四区活动,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为原则,采用“坐村”和“昼伏夜出”、“封锁院落”的方式,开展群众工作和对伪军、伪属、道会门及其他社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并利用群众过旧历年走亲拜友的机会,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我党我军的影响,继而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打击伪顽势力,同时,进行减租减息、实行合理负担和开展反奸反霸斗争,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觉悟,恢复、发展了党组织及抗日武装。在此基础上,恩县二、三、四区于6月建立了抗日政府和游击队。接着,武工队把开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恩县一、五区,平原五区,夏津四区,高唐六区及武城南部5县交界地带。7月,十九团3个连,改番号为运河大队,与以高震为队长的另一支武工队,先后进入运东地区活动。这几支队伍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连续打击恩、夏、武、高之敌,攻克日伪军据点多处,扩大武工队的活动区域,建立了一些抗日政权。此次开辟运东的胜利,使抗日游击根据地向东能到津浦路,与冀鲁边区的部队取得联络,向北逼近德州,并可向东南发展。
  3月25日 易良品牺牲 冀南六分区司令员易良品,在枣强西高庄遭合围,突围中身负重伤。翌日,牺牲于该县油故村后方医院。
  3月 恩县建立县大队 县委书记李学实兼任指挥长,于冠群任副指挥长,尹文昌任大队长。
  3月 恩西区委成立 为了加强恩县西部地下党领导,恩县县委在四区西区西王屯成立恩县工委,由万里(原名刘长征,西岳觉寺人)负责,高祥云为组织委员,鲁子清为宣传委员。工委的任务是巩固和提高现有组织积极发展党员,迎接新形势的到来。同年6月,恩西各区委建立后,恩西工委即撤销。
  4月 许营子遭遇战 冀南军区十九团在夏津县许营子、老庄一带与降日之杨英贤部遭遇,我军击毙伪军20余人,缴获机枪1挺、其它枪支一批。
  5月22日 夏盛祖牺牲 六分区政委夏祖盛,在枣强南大马村战斗中光荣牺牲。
  5月 六地委精简机关 根据上级关于精简上层、充分下层的指示,六地委群众组织除武委会外均撤销,由地委统一领导群众工作。
  7月 冀南开展生产救灾 由于部分县持续干旱,土地无收,灾民饿死甚多。全区各级党、政、军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并开展借粮斗争,使群众度过灾荒。
  同月 冀南六地委办《运河报》 冀南六地委任命路辛(现名马家骏)为《运河报》社长兼总编辑。
  9月27日 日军在运河掘提放水 日军在临清大石桥、夏津渡口驿等处掘堤放水,并破坏漳卫河堤,致使洪水泛滥,冀南30余县遭严重水灾。经长期大旱和雨涝后,又遭严重水害,致使百姓无粮吃无房住,霍乱病开始流行。
  9月 运东办事处和恩县抗日政府成立  为了更好地开展运东工作,建立巩固和运东抗日根据地,冀南六地委和六专署决定在恩县设立运东办事处,负责运东各县的政权建设和行政工作。刘子蔚任办事处主任,夏克任民教科长,张超任财政科长,郝振武任公安科长,刘宙光任秘书。同时,成立恩县抗日政府,刘子蔚兼任县长。
  秋 齐河、禹城进行减租减息 各村建立贫雇农减租减息小组,与地主谈判,按100斤租交30斤计算,废除50-80%的利率,从而初步减轻了贫雇农的负担。
  10月10日 运东地委部署夏津武装斗争  运东地委在恩县侯王庄召开有地委敌工部长庞钧、武工队长宋东旭、夏津县委书记纪照青等人参加的会议,部署进攻夏津之敌,确定在军事行动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会后,宋东旭率武工队进入夏津北部。
  11月 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成立  为加强冀鲁豫、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任命黄敬为书记,宋任穷为组织部长,李菁玉为宣传部长,张霖之为民运部长,张玺为秘书长。冀鲁豫分局通称平原分局,领导冀鲁豫、冀南两个区党委。
  11月 六地委书记易人 冀南六地委书记文建武赴延安,区党委决定仍由赵一民任地委书记。
冬 运东地委举办党训班 运东地委在恩县陈、林、刘、李、马庄一带举办为期半个月的党员训练班,由赵毅、祖兆春负责,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1944
  1月 齐、禹再度合并 冀鲁豫四地委将齐河、禹城两县再次合并为齐禹县,刘玉琳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孙馨远任县大队长。
  2月至3月 朝北高干会议 为贯彻延安整风会议精神,冀南区党委在朝北召开了45天的高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委书记、副书记和中心县委书记。六地委书记赵一民和运东地委代理的书记庞钧参加了会议。会上,宋任穷作了发动群众的报告,军区政治部主任朱光作了武装斗争的报告,行署副主任重作了生产运动的报告。会议在酝酿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合并时,冀鲁豫分局书记黄敬赶来作了反对官僚主义的报告。冀南高干会议结束后,六地委和运东地委都认真传达贯彻。这次会议对转变干部作风、放手发动群众、实现战略反攻、迎接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3月5日 武城县大队创以少胜多战例 武城县大队基干连由县大队副政委广育指挥,在运河边齐庄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一举歼灭伪军6个中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整个战斗仅用了40多分钟,共击毙、淹死伪军270余人,俘敌350余人。其中毙支队长1名、中队长3名,淹死中队长1名,活捉支队长1名,缴获小六0炮5门、机枪7挺、长短枪400多支。为此,冀南军区授予武城县大队“模范游击队”称号,六分区给大队基干连记集大功。
  3月 恩县、武城、夏津等县开展反奸诉苦斗争 根据六地委指示,上述几个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发动群众,开展反奸诉苦、清匪反霸、雇工增资、减租减息斗争,打击汉奸和封建势力,并搞好生产救灾工作。
  4月底 王克寇牺牲 冀鲁豫一分区二团政委王克寇,在东阿县牛角店战斗中壮烈牺牲。鉴于王克寇作战英勇,战功卓著,一分区在齐禹县钟司庙召开了追悼会,分区司会员刘致远致了悼词。
  5月11日 冀南、冀鲁豫合并 为进一步加强冀南、冀鲁豫各方面的统一作战,两区党委建议并经北方局批准,将两个区合并。随之,两个区党委撤消,各地委直接由冀鲁豫分局领导;两个军区合并,组成冀鲁豫军区,统一各军分区部队的番号和建制。
  5月 运东地委并入六地委 根据冀鲁豫分局的指示,运东地委、运东办事处合并于六地委、六专署。赵一民任地委书记,郭鲁任专署专员,辖冀县、枣南、垂阳、武城、故城、清河、平原、高唐、夏津、恩县。
  6月15日 冀南、冀鲁豫行署合署办公 冀南、冀鲁豫行署发出联合通知,宣布两个行署自即日起合署办公。
  6月 高唐、平原县委合并 冀南六地委决定将高唐、平原两县委合并为高平县委,庞钧兼县委书记,李慎三任副书记兼敌工部长,李文俊任组织部长,赵明清任宣传部长。
  7月 中共冀南工委成立 彭涛任书记,高元贵任宣传部长,郭森任组织部长,张光弟任秘书长。该工作委员会系协助冀鲁豫分局研究、监督、检查冀南工作的专门机构。
  8月 六地委开展赎地运动  在前两年严重灾荒期间,广大贫苦农民以极低的代价出卖土地,以很高的利息借贷,造成生产生活日趋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冀鲁豫分局下达关于赎回,借贷按原减息的规定清理。据此,六地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政府,发动农民赎地和清理借贷,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8月 攻克潘店伪据点 冀鲁豫一分区二团在齐禹县大队配合下,攻克齐、禹、长交界处潘店据点,毙俘敌150余名,伪军冯寿彭1个中队除少数逃跑外,大部被歼。
  10月 薜官屯战斗  齐禹县大队破袭阎庄炮楼,获胜后驻薜官屯。日军得知后前来偷袭,被一民兵发现,鸣锣报警。县大队闻警应战,双方各伤亡二三十人。
  10月22日 十九团和夏津县大队歼灭伪军吴仰九部 武城县伪军大队长吴仰九率3个中队伪军,配合20名日军,到夏津西李官屯抢粮、抢棉,被十九团和夏津大队歼灭,击毙日军8名,毙伤伪军150多名,吴仰九被活捉,缴获轻机3挺、步枪80多支、子弹1500多发。
  秋 开辟运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武工队一年多的艰苦努力,运东地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军事上已占优势,并建立了一些县、区地方武装;在政治上建党建政,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和群众运动,孤立了日伪顽势力,鼓舞了群众;对敌斗争出现了公开进攻的局面。至此,恩县南部、夏津北部、武城东部、高唐北部广大农村被我控制。
  12月24日 攻克武官寨据点 此战,冀南六分区建立前敌指挥部,分区参谋长刘明鉴任指挥,十九团政委王大华、武城县大队政委王新任副指挥。我军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包围了武城武官寨日伪据点。25日晨,伪大队副巩东坡率13个中队来武官寨增援,遭我军伏击。此次战斗共歼日军1个小队、伪军10多个中队,毙伤伪支队长夏日威以下330余人,俘巩东坡以下400余人。武官寨两个伪军中队反正,牛辛庄、东半屯据点两个伪军小队投降。至此,武城运西地区只有河西街两个据点尚未解放。
1945
  年初 徐秀峰率部反正 恩县县委敌工部长徐英杰,在刘子蔚的协助下,深入刘王庄炮楼做伪区长徐秀峰的策反工作奏效,徐秀峰率伪军中队反正。其后徐部与当地抗日武装合编为恩县独立团,徐秀峰任团长,尹文昌副团长,县委书记李学实兼政委,胡永昌任副政委。
  2月 齐禹县大队与日伪军激战  日军300余人,由冯寿彭部伪军700余人配合,到齐禹县华店西南的一些村庄抢粮,齐禹县大队闻讯赶来与敌交战,经3小时激烈战斗,毙敌10余名,其余溃退。战斗中,县委书记李祥负伤。
  3月 夏津县大队与鲁西大队合编为夏津独立团 马立朝任团长,李凤仪任副团长,李开道任政委。该团受六分区领导,担负夏津、平原、高唐3县的对敌斗争任务。
  3月 武城县大队基干连配合十九团截击日军运输艇23艘 他们在曹寺截获沿运河北上的敌汽艇23艘,毙日军12名、伪军10名,俘日伪军15名。又在甲马营追击抢劫之日军,毙其1名,俘小队长1名。
  5月4日 冀南、冀鲁豫两行署合并为冀鲁豫行署 孟夫唐任主任,徐达本、贾心斋任副主任。原冀鲁豫一专署不变,专员张跃南。原冀南行署所属各专署改为冀鲁豫二、三、四、五、六、七专署,六专署专员仍为郭鲁。
  6月2日 武城河西街解放 武城县大队政委王新、副大队李嘉川率县大队基干连和三区游击队,于5月29日拂晓攻占河西街。之后,六分区司令员周发田、政治部主任曹中南率十九团两个连赶到河西街,将敌据点包围。在我军强大攻势下,河西街外围据点3个炮楼的敌人投降。6月1日晚,我焚毁武城大桥,断敌后路。2日凌晨,对敌开展政治攻势;上午,河西街两个伪军中队及警察所200余人全部投降。
  6月 六分区在平原歼敌  六分区司令员周发田率十九团3个连与夏、恩、平、武地方武装,先后拔除平原四、五区之小屯、大张、大位、蒲河等伪据点,并围剿杂牌军刘宝忠部,毙伤敌30余人,俘敌100余人,缴获长短枪70余支。战斗结束后在平原腰站召开祝捷大会,周发田司令员和夏津独立团长马立朝等在会上讲了话,会间处决了罪恶累累民愤极大的伪区队长梁连春、伪乡长陈寿斗。
  7月24日 收复武城 在六分区部队的攻势下,武城两个伪军中队投诚,我军收复武城县城,随后,六地委、六专署、六分区机关进驻武城南关和东屯,武城县党政军机关亦迁至城内办公。
  7月29日 六分区组建运河支队 六分区在夏津新盛店将故城、枣强、武城3个县大队合编为运河支队,李开道任支队长,王新任政委,张宗耀任副大队长,孙济云任参谋长。平汉战役后,运河支队改编为晋鲁豫二纵六旅二十八团。
  7月 六地区建立党校 地委书记赵一民兼校长,韩化一、李北、魏章、韩觉民先后任副校长。
  8月15日 冀南部队部署全面大反攻 冀南指挥部发布大反攻命令,组织了前后方指挥部。前方指挥部负责作战,由王宏坤任司令员,杜义德任副司令员,彭涛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方指挥部负责战争动员,配合党、政、民发动群众。冀南部队组成8个梯队,其中第七梯队赵彩银为副司令员,刘华清为政委,曹中南为政治部主任,率二十八团和六分区地方武装,向津浦沿线的平原、禹城、夏津前进。
  8月15日 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传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天皇和政府代表及日军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浴血奋战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一次完全的伟大胜利。


中共888sb.com主办 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邮箱:dezhoudangshi@163.com 电话:0534-2687759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浏览 您是第 位访问该网站的人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122号